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 留言 | 设首页 | 加收藏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军事前沿 > 文章 当前位置: 军事前沿 > 文章

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探索太空?这几位院士的科普讲透了

时间:2022-05-26    点击: 次    来源:不详   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
  原标题: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探索太空?这几位院士的科普讲透了

  上周,神舟十三号的3位航天员结束了超过6个月的“太空出差”,返回了地面。

  这是迄今为止驻留太空时间最久的神舟飞船,并且实现了多个“首次”任务:首次实施径向交会对接,首次执行应急救援发射待命任务,首次实施快速返回流程。

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官方抖音号上梳理了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,从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神舟五号,到刚刚结束的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,“载人‘飞天’这件事,中国已经成功了八次”。

视频来源:抖音@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视频来源:抖音@中国航天科技集团

  “飞天”是中国探索太空的一个缩影,但这远不是全部。从太空到银河,从月球到火星,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。

  中国人是怎么探索火星的

 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火星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永信在抖音《院士开课啦》节目中就介绍了火星探索的历史。

  在春秋战国时期,中国的古人就发现了“荧惑”,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火星。而人们对火星真正的、全面的认识则是在有了望远镜之后。

潘永信院士在抖音《院士开课啦!》节目中科普潘永信院士在抖音《院士开课啦!》节目中科普

  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?人能不能去火星上?这些太空爱好者们关心的问题,潘永信院士也在抖音直播间中着重解答。

  他讲解道,现在对火星的探测主要是依靠人类探测器,其中轨道探测,也叫环绕探测,是把我们的人造卫星放到火星轨道上,在几百公里的高度上观测火星;巡视探测则是在探测车上带着一些相机、科学仪器,降落在火星上。

  这些探测器在火星上到底有哪些发现?抖音科普创作者@银河系讲解员 向我们进行了全景式的讲解。

  从1962年人类发射第一颗探访火星的探测器以来,已经有了一系列关于火星的发现。火星有着和地球相似的地貌,拥有太阳系已知的最高山脉。

视频来源:抖音@银河系讲解员视频来源:抖音@银河系讲解员

  1997年探路者号登陆火星,拍摄的照片中岩石都向同一个方向倾斜,科学家认为洪水曾经冲击过这些岩石。

  此外还有探测器发现,火星的南极和北极地表之下有着大量水冰,火星上也存在着甲烷——这是在地球上产生微生物的重要分子。

  而目前现有的探测,无论是轨道探测还是巡视探测,都没有看到生命的迹象。但科学家并没有放弃探测,认为可能会存在地下生物,所以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,仍然是一个未解的题目。

  人要到火星上去,也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
  潘永信院士解释,火星是离我们最近的行星之一,但即便这样,也离我们有四亿公里。这么遥远的距离,不能完成实时通信,仅仅是将探测器送到火星上,就有很多失败的例子,要把人送到火星,挑战更多,更需要高技术的支持。

  即便能将人送上火星,怎么生存也是问题。火星上没有我们需要的氧气,都是二氧化氮,温度很低,没有食物。所以要想实现这一步,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。

  探索太空是为了认识地球

  为什么中国人对太空如此好奇?为什么要探索火星、探索月球?

  潘永信院士还从地磁科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。

  地磁学是地球物理的分支,也是潘永信的研究方向。我们都知道,地球是存在磁场的,中国古人用来指明方位的司南,也就是指南针,就是利用了地球的磁场。

  而在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发现,地球的磁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通过地磁卫星观测,科学家们观测到地球的两个变化,一个是北极磁极的移动,一个是南大西洋的磁场异常。这也是潘永信院士参与的科研活动,通过发射的卫星,监测地球磁场的变化。

  他指出,火星和地球的形成年代一样,形成的大环境也类似,科学研究发现,火星上也曾经存在过磁场,为什么后来却消失了?为什么今天的火星和地球差别迥异?

  中国的探测器到火星上去,也在研究行星磁场。这些探索,也许就能为解释地球的地磁变化找到答案。潘永信院士说,大家去探测太空,更多的还是要回头理解,我们地球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样子。

潘永信院士在抖音《院士开课啦!》节目中科普潘永信院士在抖音《院士开课啦!》节目中科普

  在抖音科普视频的评论区,总能看到网友对宇宙中遥远星球的关注和讨论,也有很多猜测和“脑洞大开”。

图片来源:抖音图片来源:抖音

  对于普通人来说,关注太空探索,不仅是在关注国家发展,同样是在关心人类命运。看似高尖端的太空探索,其实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,太空中不仅藏着宇宙的过去,也透露出地球的历史与未来。

  同样是探索太空,在抖音《院士开课啦》节目中,蔡荣根院士则分享了他对引力波的研究。

  蔡荣根院士的研究领域是引力理论和宇宙学,这是一个基础研究领域,它探讨宇宙如何起源,如何演化,它的命运又是什么?这事实上也是在探寻宇宙的奥秘。而引力波的研究不仅关系到理论,也与实际应用相关,比如现在中国已经成功进行的探测月球,探测火星行动,里面都用到了引力的知识。

  对很多人来说,“相对论”,“黑洞”,“虫洞”这些理论物理相关的词汇,往往只会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看到,比如电影《星际穿越》,就有穿过虫洞,进入另一个世界中的场景。

  蔡荣根院士特地提到了这部电影,不过他指出,“星际穿越”目前被证明是不可能实现的,因为现在的研究表明虫洞内部有一个叫柯西视界的物理概念,柯西世界是不稳定的,所有的东西碰到奇异点都被撕裂了。

蔡荣根院士在抖音《院士开课啦!》节目中科普蔡荣根院士在抖音《院士开课啦!》节目中科普

  此外,蔡荣根院士还讲到了很多其它的宇宙探索,比如宇宙是是否有边界,银河系之外是否有生命,他也感慨道,地球上能够孕育生命是一个奇迹。

  《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(2021年)》显示,2021年,我国完成55次航天发射,发射次数居世界首位;发射航天器117个,居世界第二。

  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越发稳健,这样持之以恒地坚持和科研,也需要数辈人的努力。

  蔡荣根院士在谈到科研工作时说,研究基础科学也好,技术研发也好,都是非常艰辛的,取得的成功的失败远远要多于成功。常常10个项目里面有1个成功就很不错了。但他也说,“但是真正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,不会觉得自己是辛苦的,他已经把这样一种生活模式是作为一种习惯了,他在这样一个习惯当中享受这种生活。”

蔡荣根院士在抖音《院士开课啦!》节目中科普蔡荣根院士在抖音《院士开课啦!》节目中科普

  潘永信院士也表示,“火星探测是我们国家非常大的一个太空探测活动,涉及方方面面,也远超以往的知识范畴。”

  有这样的兴趣和纯粹的求知推动,我们在探索宇宙的进程中才能不断地取得突破。

  科技是一本无穷极的书,渺小如我们,永远也无法窥其万一。而院士作为科技界的“国之重器”,每一个人的百科几乎都是一部沉甸甸的学科科研史,我们在仰望的同时不断学习。

  潘永信、蔡荣根院士科普的火星、引力波、地磁学等内容,及对探索太空的看法,是抖音近期推出的《院士开课啦》节目中的两期。此外,还有周忠和院士主讲的《记录远古生命的化石》、汪集旸院士主讲的《地球是个“充热宝”》、王福生院士主讲的《科学防治传染病》等科普内容。

  院士在短视频平台参与科普,传播知识于直播间,也降低了知识传播的门槛,是实现院士与网友互动、建立知识共享体系的必有路径。目前,数百万网友在@在抖音学习 直播间中观看了节目,打卡、求教。

  这些专业、权威科普内容的涌现,使得短视频成为重要的知识传播载体,让科学流行起来,也帮助人们用更简单、客观的方式认识现在的科学研究,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。

上一篇:“海”好有你!来自万里海疆的生日祝福

下一篇:站在辽宁舰上是什么感觉?来体验!

推荐阅读
合作网站 | 联系《法治前沿网》 | 关于《法治前沿》
冀ICP备19037477号  |   QQ:/微信:443594666  |  地址:法治前沿-WWW.CNLAW.TOP  |  电话:010-88888888  |  

法律顾问:北京前沿律师事务所 主任:钱燕